「任何一種語言,只在課堂教,回家不會講,有什麼用?」台灣母語聯盟秘書長林佳怡一語道破問題關鍵。她指出,廿、卅歲世代的父母不講台語,孩子除非跟祖父母對話,根本沒學台語的環境。
為什麼年輕人不講台語?廿多歲的陳詩涵說,她們成長的環境中,台語被貶為「搞笑的梗」、「聳」。小時候母親告訴她,擔心教她台語「出去會被人欺負」。
國小老師張嘉珍說,孩子兩歲時,她想為孩子打造「全台語環境」,全家十個月內只講台語。但沒想到一出門便破功,她在戶外跟孩子講台語,竟然被路人投以異樣眼光,「感覺像外國人」。
新北市台語教學支援老師杜仁杰表示,十五年前,一半學生聽得懂台語、板橋地區甚至可到八成,如今剩不到五成。他主張,國小的母語教學時數不能少於英語。
林佳怡則建議,教育部除增加台語教學時數,也應創造聽講台語的環境,比方讓數學老師用台語教學,鼓勵社區、家庭打造台語環境。
是否能增加台語教學時數?「台灣小學生要學的東西太多、課程太滿」,教育部國教署署長邱乾國不贊成此法,認為「課程怎麼開都開不夠」。
談到台語教學政策為何不能挽救台語人口,邱乾國認為,語言學習不能只靠學校教育,家庭、社區教育也非常重要。教育部除每周一小時的台語教學之外,也舉辦「母語日(這一天講母語)」、本土語言夏令營等活動,企圖打造「沉浸式語言環境」,並嘗試將台語教學提早到幼兒園階段。
至於台語教學支援教師是否能轉為正職,邱乾國透露,教育部已提出相關研究案,研擬將台語教學支援教師轉為專職的可能性。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0891/2321255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萬國英文翻譯
留言列表